浙江省电机动力学会
浙江省电机动力学会
浙江省电机动力学会
浙江省电机动力学会
浙江省电机动力学会
浙江省电机动力学会
浙江省电机动力学会
首页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我国核电设施保持良好安全记录

我国核电设施保持良好安全记录

发布时间:2013-07-04


 科技日报北京7月3日电(记者李禾)今天,“全国核应急宣传周”活动正式启动。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工局局长马兴瑞说,我国一直致力于提升国家核应急能力,以建立健全国家核应急预案、救援、技术支持三大体系为基础,提高核事故应急实战能力为重点,推进核应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为保障,为核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7月3日至9日是“全国核应急宣传周”,也是我国核应急领域首次全国性的大型宣传活动。此次活动主题是“共筑核应急核安全防线、共促核能事业科学发展”。据悉,全世界运行核电机组多达435台,16%的电力供应来自核能。目前,我国核电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运行中的核电机组有17台,在建核电机组28台。我国核电设施保持着良好的安全记录,迄今为止未发生过2级以上事件。

  马兴瑞说,核安全是核能事业的“生命线”,核应急是确保核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近年来,我国核应急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2008年以来,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为牵头单位的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在应对四川汶川地震险情、配合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核安保工作、应对日本福岛特大核事故影响、朝鲜第三次核试验,以及四川芦山地震影响等重大核安全核应急事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务院6月30日批准发布了新修订的《国家核应急预案》。马兴瑞说,以新《国家核应急预案》为基准,初步形成了国家预案及其协调委成员单位预案、省级预案、核设施营运单位预案的三级预案体系。协调委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建设了一批应急能力;此外,国防科工局安排了专门资金组织建设了4个国家核应急技术支持中心、6支应急救援分队,以及11个核设施单位的核应急基础能力建设。按照《国家核应急工作“十二五”规划》,专门用于重特大核事故救援的国家级核事故应急救援队建设正按计划推进。

  国家核应急协调委有包括商务部、农业部等在内的24个成员单位,共有16个省建立了核应急委员会和相应的办事机构。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副主任、国防科工局核应急安全司司长姚斌说,国家核应急协调委着眼于建体系、强能力、重实战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核应急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如环境保护部形成了系统的核与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卫生计生委形成了系统的核医学救治网络,海洋部门形成了海上辐射监测和应急力量,地震部门形成了全天候地震监测力量,实时提供有关信息等。

  新闻链接

  据新华社电 (记者余晓洁 胡浩)伴随着修订版《国家核应急预案》的发布,以“共筑核应急核安全防线、共促核能事业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全国核应急宣传周活动正式启动。国家核应急办专家向公众解答关于辐射的种种困惑。

  什么是放射性?放射性是指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衰变时或核反应时放出的射线。具有放射性的核素被称为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发射出放射线后将变成新的同位素,新的同位素可能仍是放射线同位素,也可能是稳定的同位素,而这一过程则称为衰变。

  什么是辐射?辐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辐射无时无处不在。太阳发出的光和热就是核聚变反应产生的,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天然的放射性物质广泛地分布于整个环境中,人类核活动产生的人工放射性物质如果逃逸到环境中去也会在全球或局部范围分布,就连我们的体内也存在着碳-14、钾-40、氚等放射性核素。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体都是在存在着此类辐射的背景下不断进化而来的。

  环境中的电离辐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辐射,它的产生与人类活动无关,主要包括宇宙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核素(土壤、岩石中的铀、钍、镭、钾等);另一类是人工辐射,即人类出于各种目的而生产、制造的具有放射线的核素,如镅-241、铯-137、钴-60等,被广泛用于农业、医学和科研等领域。

  人们日常受到的照射?世界平均天然本地剂量为2.42毫希/人年,有的高本地地区可以达到10毫希/人年;北京至欧洲飞机往返一次的剂量为0.02毫希;一次胸部透视的剂量可以达到0.2-0.3毫希;每天吸20支烟的肺部剂量为0.5-1毫希;一次CT检查的剂量一般在1-10毫希;而我国秦山核电运行10年使周边居民受到的最大剂量为0.0046毫希。

(中国科技网)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